首页

恋黑冰美脚视频

时间:2025-05-29 21:19:58 作者:文化观察:国际一流博物馆如何建成? 浏览量:54396

  中新网杭州5月29日电(林波)伦敦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当代全球文化图景中,这些闪耀于世界文化版图上的国际一流博物馆早已成为各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象征性符号。

  如何建设国际一流博物馆?

  5月29日,第五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博物馆联盟(以下简称“‘三三角’博物馆联盟”)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博物馆举行。会上,“格局”“叙事”“体验”“运营”“联结”等成为国际一流博物馆建设的关键词。

2025年4月,游客在浙江省博物馆观展。 林波 摄

  一座国际一流的博物馆,首先格局要广。它不仅是本土文化瑰宝的守护者,更是世界多元文明的展示平台与对话空间,致力于描绘人类创造力的完整图景。

  长期以来,上海博物馆将文物资源转化为高质量的文化供给,以展览展示合作为主要抓手,既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积极推动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表示,上海博物馆积极参与并策划国际学术与人员交流活动,拓宽馆藏文物征集捐赠的国际渠道,努力为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搭建广阔、高效、可持续性的平台,培养一批专业素养与国际视野兼具的文博人才。

2023年12月,游客在南京博物馆观展。 林波 摄

  其次,叙事要新。告别枯燥的线性年表与冰冷标签,国际一流的博物馆是故事的顶尖讲述者,通过开创性的主题策展、精妙的空间布局、多元媒介的融合运用,赋予文物鲜活生命力,激发观众情感共鸣与深度思考。

  以近期获得文博界“奥斯卡奖”的“水下考古在中国”专题陈列为例,该展览以时间为轴,展现了中国水下考古与世界水下考古发展的对话。

  “向世界讲述中国水下遗产保护故事,彰显文明互鉴的全球视野。”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馆长冯毅如是说。

2024年10月,游客在临安吴越文化博物馆观展。 林波 摄

  再者,体验要深。观众是博物馆存在的终极理由。从便捷友好的导览系统、舒适包容的公共空间,到引人入胜的教育活动、丰富的数字交互体验,一流的博物馆始终将观众需求置于核心,让每一次参观都成为难忘的文化探索之旅。

  “未来,公众不仅可以参观展览,更有机会参与库房管理、学术研究等更深层次的工作。”浙江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纪云飞表示,建设国际一流博物馆要明白全民共享的重要性,“公众不只是观众,更是参与者、守护者”。

  当然,运营更要活。强大的内生动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这需要建立多元的资金保障渠道,培育充满活力的专业人才梯队,构建高效透明的管理体系,确保博物馆在学术研究、藏品管理、公共服务等各方面保持卓越。

  最后,联结要密。博物馆不是孤岛,它需要与教育机构深度合作,成为终身学习的课堂;与创意产业互动,激发新的灵感;与旅游经济协同,提升城市文化魅力;更需积极融入本地社区生活,成为居民认同的精神家园。

  在这方面,多地早有实践。例如,2018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重要文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三三角”博物馆联盟,探索更适应新时代要求、更符合新发展理念和更具创新活力的行业发展新方向,实现“1+1+1>N”的效果。

  而今,中国博物馆事业正蓬勃发展,但前路依然漫长。如何在坚守文化主体性的同时,构建真正具有全球视野的收藏与研究体系?如何突破传统叙事框架,创造出更具时代感与感染力的展览语言?如何进一步优化运营机制,激发社会力量更广泛参与?这些都是中国博物馆迈向更高峰必须深思的课题。(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世经述评 | 欧汽车业电动化转型挑战大

第二,引领行业前瞻,贴合实际应用。所有参赛作品必须是2022年1月1日后完成的原创作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技术标准,具备较强的商业化价值。

甘肃崆峒10万亩设施蔬菜成规模:农业“芯片”以“智”增效

作为世界遗产的北京故宫,古建筑群以明清紫禁城为主,共72万平方米。与其一体的景山、端门、太庙、社稷坛,以及关系密切的皇史宬、大高玄殿、御史衙门等都没有被纳入故宫的遗产范围。在我看来,它们与故宫属于同一整体,我在故宫工作时就希望对它们进行整体保护,而北京中轴线的保护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山西电力输电场景通信技术实现突破 线路运维更安全高效

博鲁阿尔特表示,秘中友好源远流长,华人是秘鲁多元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秘方愿加强双方立法机构交流,为双边务实合作提供良好法律环境,不断推进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国防部:美国在核问题上拿着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

作为科技驱动的一站式新居住服务平台,贝壳持续加强平台能力建设、完善行业标准,并联合行业伙伴探索房产交易、家装家居、房屋租赁等各项业务中的品质服务实践,在助力消费者“安居”的同时,为行业数字化、品质化发展做出贡献。

新增24种本科专业 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最新调整来了

北京市海淀区商务局副局长刘潇表示,“两区”建设为高精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人工智能领域,海淀区发布全球首个人工智能街区概念、在全国率先打造了Al大模型集聚区,集聚人工智能企业1300家,占全市的60%、占全国的1/6;医药健康产业,成立中关村科学城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中心、中关村基因细胞药物产业孵化中心,推动康景生物、华谱科仪、翰宇药业等项目落地,依托科技孵化、公共服务平台孵化企业156家;建立医疗科技场景建设工作机制,支持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医疗设备等11个应用场景项目落地。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